山東:2007年4月21日選調生考試申論題目及分析
今年的選調生考試申論材料的主題是就業難的問題,可以說命題很有時代性,緊追目前社會的熱點問題,符合大學生的實際。對這一主題給出了很多相關材料,并讓考生回答三個問題,分別是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問題,寫一個向教育廳領導發出的邀請函以及以省政府人員的身份也一篇講演稿?! ∽⒚鳎阂韵伦鞔鹛崾炯安牧暇x自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的張廷興教授主編的2007年山東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最新考前模 ...
今年的選調生考試申論材料的主題是就業難的問題,可以說命題很有時代性,緊追目前社會的熱點問題,符合大學生的實際。對這一主題給出了很多相關材料,并讓考生回答三個問題,分別是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問題,寫一個向教育廳領導發出的邀請函以及以省政府人員的身份也一篇講演稿。
注明:以下作答提示及材料均選自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的張廷興教授主編的2007年山東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最新考前模擬真題》第三頁申論模擬題(第一套)、山大世華選調生考前輔導班內部資料及山大世華網站“考試資料”部分2007年4月5日“大學生就業難的思索及建議”。
大學生就業難的思索及建議
曾幾何時,大學生這一生活在象牙塔上的特殊人群,一直是大家心目中向往的,而如今,隨著高校連續擴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大批高素質的高等人才的培養是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水平相適應的。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進入攻堅階段,大學生就業矛盾日益突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就等于失業的危險,這一情況使得大學畢業生產生嚴重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據有關資料分析顯示,每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超過400萬人,這一規模表明了大學畢業生客觀上已經成為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目標群體;其次,大學生不同于一般就業群體,其對就業崗位要求較高,從而決定了新的就業崗位的增長必須要以產業升級為基礎;三是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一個客觀事實,而且形勢會日益嚴峻;四是失業的大學生正在構成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當這一新失業群體逐年累積而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時,就完全可能出現失控的局面,最終會釀成巨大的社會風險。
從近幾年出臺的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措施來看,受制于解決國有企業失業、下崗職工一樣的思維方式,是針對特定目標群體采取的特定政策措施(如失業下崗職工群體,農民工群體,復退軍人群體),其結果必然是違反市場經濟對勞動力市場一體化與就業公平競爭的要求,造成就業市場與就業政策的分割及就業競爭的非正?;?。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治本之策,應當是努力創造并維護整個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其他措施只是治標之術。因此,政府應當改變在大學生等特定群體就業方面所采取的相互分割、頭痛醫頭的政策取向,將注意力、財力、行政強制力等轉移到努力創造與維護公平的就業市場競爭環境上來。
第一,規范勞動就業市場,強化對勞動就業的監管,消除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勞動就業市場的公平性。在這方面,尤其應當強化對機關事業單位各種招聘行為的規范與約束,同時強化對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用人方面的行為監察,真正消除勞動就業市場上的不規范、不正當行為,通過完善就業法制、規范招聘程序、公開招聘過程、接受社會監督、強化行政管制等手段,切實扭轉勞動就業市場的不公現象。
第二,禁止就業歧視與摒棄學歷崇拜,實現所有勞動者通過公平競爭實現平等就業。國家應當盡快通過相關立法明確禁止就業歧視,通過禁止就業歧視來維護所有勞動者的正當就業權益,并創造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同時,還應當摒棄學歷崇拜,確立以能力本位取代學歷本位的人才觀與用人觀,盡快改造唯學歷論英雄的社會氛圍。
第三,加快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構建能夠保護各類就業方式勞動者的社會安全網。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大學畢業生到非公單位就業意味著工作與生活風險會成倍上升,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更是需要自己承擔起全部的工作與生活風險。因此,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是損害大學生就業環境公平性的重大制度因素,在這方面,單純指責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與獻身精神是不當的。在特殊時期,國家可以建立以大學生個體為對象的階段性失業救濟與失業補助計劃,但解決問題的最后方式仍然應是健全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四,改革教育體制,強化高校責任,重點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實現由人才供給導向向就業需要導向的轉化。國家應當將落實高等院校辦學自主權放在教育體制改革的首位,停止那些損害學校特色與束縛學生創新個性的所謂平臺課、統編教材、統一模式的培養方式,真正放手讓各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培養人才的個性,同時理性控制高等教育的發展規模,大力發展職業技能教育。在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真正強化高等院校的責任,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應當成為衡量高等院校水平與質量的核心指標。
第五,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氛圍。一方面,有必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正確的輿論來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面向實踐,降低家庭與大學生超過現實情形的就業預期;另一方面,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尤其是社會團體,共同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
總之,在現實條件下,政府對大學生就業實行保護政策作為治標措施仍然需要堅持一段時期,但只有盡快為大學生參與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制度安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